10月23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2024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其中,中聯重科申報的“面向風電機組吊裝施工的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彰顯強大的技術創新引領實力。

中聯重科科技成果獲評“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共同設立并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的全國性機械工業綜合性科技獎項。該獎是國內在機械行業中惟一由國家批準的獎項,獲獎項目具有創新點多、技術含量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
我國待開發的潛力風能資源多為山地丘陵及低風速區域,道路多崎嶇,坡陡路窄彎急,作業工位面積小。針對風電吊裝大高度大載荷及其高精度安全作業、重載大坡度行駛、小場地適應性的需求,中聯重科從零件-部件-整機、底盤-臂架、結構-傳動-控制、設計-制造,全面突破了超大型起重機整機設計、制造、控制成套技術,取得了“面向風電機組吊裝施工的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系列科技成果。
中聯重科2400噸全地面起重機正在進行風電吊裝
“面向風電機組吊裝施工的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在超高重載集約型全地面起重機整機高集成設計技術、超長重載復雜組合臂架系統設計制造技術、長柔大慣量臂架精準安全作業控制技術、超重載多軸底盤自適應行駛控制技術等多方面進行了創新突破,實現風電吊裝設備高性能、高緊湊和輕量化,確保了大型吊裝的精準、高效、安全。
今年9月28日,應用了該項技術成果的全球最大噸位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在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正式下線。它是中聯重科主要面向陸地超大、超高風機安裝研發的產品,也是中聯重科繼2000噸級、2400噸級2次創造世界紀錄后,第3次刷新世界紀錄的創新產品,創造了“起重能力最強、技術含量最高、工況覆蓋最廣、作業轉場最快”等多項行業之最。據了解,同樣應用了該項技術成果的中聯重科2400噸全地面起重機等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早已在我國多個大型風電項目中投入使用,其優異的性能和品質帶來了環境友好、施工高效、工況適應性強等優秀的吊裝體驗,獲得了用戶的廣泛好評。

中聯重科全球最大噸位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下線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中聯重科將持續創新突破,以更加高端、智能、綠色的裝備,推動風能利用向更大空域發展,推動國家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為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提供更大助力。
一等獎,中聯重科獲2024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10月23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布“2024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其中,中聯重科申報的“面向風電機組吊裝施工的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彰顯強大的技術創新引領實力。
中聯重科科技成果獲評“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共同設立并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的全國性機械工業綜合性科技獎項。該獎是國內在機械行業中惟一由國家批準的獎項,獲獎項目具有創新點多、技術含量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
我國待開發的潛力風能資源多為山地丘陵及低風速區域,道路多崎嶇,坡陡路窄彎急,作業工位面積小。針對風電吊裝大高度大載荷及其高精度安全作業、重載大坡度行駛、小場地適應性的需求,中聯重科從零件-部件-整機、底盤-臂架、結構-傳動-控制、設計-制造,全面突破了超大型起重機整機設計、制造、控制成套技術,取得了“面向風電機組吊裝施工的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系列科技成果。
中聯重科2400噸全地面起重機正在進行風電吊裝
“面向風電機組吊裝施工的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及應用”在超高重載集約型全地面起重機整機高集成設計技術、超長重載復雜組合臂架系統設計制造技術、長柔大慣量臂架精準安全作業控制技術、超重載多軸底盤自適應行駛控制技術等多方面進行了創新突破,實現風電吊裝設備高性能、高緊湊和輕量化,確保了大型吊裝的精準、高效、安全。
今年9月28日,應用了該項技術成果的全球最大噸位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在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正式下線。它是中聯重科主要面向陸地超大、超高風機安裝研發的產品,也是中聯重科繼2000噸級、2400噸級2次創造世界紀錄后,第3次刷新世界紀錄的創新產品,創造了“起重能力最強、技術含量最高、工況覆蓋最廣、作業轉場最快”等多項行業之最。據了解,同樣應用了該項技術成果的中聯重科2400噸全地面起重機等超大型全地面起重機,早已在我國多個大型風電項目中投入使用,其優異的性能和品質帶來了環境友好、施工高效、工況適應性強等優秀的吊裝體驗,獲得了用戶的廣泛好評。
中聯重科全球最大噸位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下線
隨著我國風電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中聯重科將持續創新突破,以更加高端、智能、綠色的裝備,推動風能利用向更大空域發展,推動國家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為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提供更大助力。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