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服務的功能是售后服務,即銷售之后產品的問題彌補,幫助用戶及時修復。比如:鞋匠做的鞋子壞了,送回鞋鋪,鞋匠再給修好,讓顧客能夠繼續穿。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產品的產量越來越大,產品本身也更加復雜,生產過程逐漸實現標準化。當產品出現故障或問題時,產品不再被送到制造廠里維修和恢復,而是有專門的售后服務人員上門來服務。
零配件業務是工業化發展的產物
服務網絡離用戶越近,服務響應就越快捷;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讓客戶更滿意;標準化的生產,保證了同一型號不同產品上某一零件的一致性,服務模式也從維修變為找到損壞的零件,并更換新零件。這樣的維修過程不僅更加快速、可靠,還能降低成本,保證質量。
這種服務模式的改變是工業化發展的產物。在維修服務中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零件,給產品的成千上萬種零件編碼、倉儲、物流配送,在維修中可以知道哪個零件損壞,編號多少,從而很快地在零件倉庫里找到對應的配件,及時更換損壞的零件,迅速恢復產品的性能,逐漸形成了零配件的業務。
維修和配件業務最初是為了產品質保的需要,在此過程中企業逐漸發現:他們不僅可以從產品銷售中獲得利潤,還能從質保期之后的維修服務和零配件銷售中獲得利益。今天,產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對手之間比的是誰的產品性能更好,價格更有優勢。然而,不同競爭對手使用的零件不同,競品的零件未必能裝在自己的產品上,因此對零配件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保護”,零配件業務的競爭相對小一些。
此外,零配件價值比產品低很多,客戶對零配件價格的敏感度較低,當他們亟需恢復產品性能時,并不會太計較零件價格的高低,恢復產品性能的優先權要高得多,這讓企業在零配件業務中可能實現更高的利潤率。所以,很多制造商(特別是外資企業)從零件業務中賺了很多錢。
直到有一天,當產品的數量越來越多時,配件利潤也變得越來越誘人,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專門制造零部件(以替代原廠件)的企業,才打破了制造商在零配件市場的這種“壟斷”。
最初零配件業務的功能是保障
最初,零配件業務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特別是質保期內的服務保障,及時更換損壞的零件,恢復產品性能,這里的關鍵詞是“及時性”。為此,企業開始建立零件庫存,因為零件庫存最大的好處就是縮短了交貨期,改善了及時性。

零件庫存能縮短交貨期,改善服務及時性
企業發現:服務越及時,客戶越滿意,服務能夠彌補產品的缺陷,降低客戶的抱怨,對提升客戶口碑和市場占有率有很大幫助。為了保障服務及時性,企業對零件倉庫的要求就是:“客戶需要什么倉庫有什么”,因為一旦出現零件缺貨,往往會造成客戶的抱怨,影響產品銷售和客戶滿意度。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倉庫主管的庫存策略也很簡單,寧多勿少,杜絕缺貨,全力保證客戶滿意度。
然而,這種庫存策略也帶來了很大弊端,企業經營時間越久,倉庫里呆滯庫存越多。由于產品更新換代,很多零件積壓多年已經無法出售,很多企業并不處理那些呆滯庫存,從賬面上看他們并沒有損失一分錢,實際上呆滯庫存已經造成了巨大的財務損失,因為這些庫存已經很難變現。
在很多企業里,都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庫存越來越大,可缺貨的情況卻越來越嚴重,庫存周轉率越來越低,導致企業配件業務投資回報率持續下降,很多老板對此一籌莫展。
隨著后市場業務競爭日趨激烈,零配件業務的利潤也在不斷降低,很多零配件的毛利潤都低于20%。如果不能控制好零件庫存的健康狀況,企業配件業務很可能出現虧損。不少老板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他們只看到配件業務帶來的利潤,卻沒有看到呆滯庫存每年貶值的損失,忽視了零件庫存的持有成本。
我希望大家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你退出配件業務,你倉庫里的零件庫存能夠以什么樣的價格出手?考慮到其中的損失之后,你還能賺錢嗎?
提升配件業務效率必須知道該存什么
隨著配件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不能只考慮配件業務的保障功能,還必須考慮配件業務的經營效率,企業必須放棄“客戶需要什么倉庫有什么”的庫存理念。
首先,沒有人能做到“要什么有什么”,那樣零件庫存將大到無法承受,企業也沒有這個財力放置這么多零件庫存。
第二,即使企業有這個財力,也不應該這么做!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將導致巨大的庫存積壓和浪費。思考一下:一臺20噸級的挖掘機,有大約4,000種零件,其中常用的保養件和易損、易耗件不到100種,95%的零件設計壽命超過10,000小時,倉庫要什么有什么,意義何在?5年后故障率上升才開始需要某些零件,現在放置庫存是否明智?5年以后客戶還會找你購買零件嗎?
第三,企業如果不能盈利,就無法生存。配件業務也必須考慮投資回報率,必須關注庫存周轉率這個庫存效率指標。當庫存周轉率下降時,就說明企業庫存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如果不能采取措施提升效率,企業遲早會進入虧損區。

零件庫存管理必須關注庫存周轉率
那么企業如何才知道該存什么零件呢?當然是根據庫存歷史數據的分析和挖掘,簡單地講,企業需要回答一個問題:當你今天需要某個零件時,你多久才能得到這個零件?考慮到訂貨周期和交貨期之后,假如答案是2個月,企業就必須在倉庫里至少存2個月需求的零件庫存,再加上一定的安全庫存(例如:1個月)來避免缺貨。如果該零件每個月的平均需求量是20個,倉庫里就需要至少放60個這種零件,并定期補充庫存,才可能保證供貨的及時性。
優秀的庫存計劃人員必須學會精準地計算每個零件的合理庫存量,既避免不必要的缺貨,又保證不出現零件的積壓和呆滯,這就是現代零件庫存管理給企業提出的挑戰。
如果企業仍然沿用從前的方法,只依靠經驗做庫存計劃,不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呆滯庫存,給企業造成損失,還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缺貨情況,讓客戶產生抱怨,最終會導致客戶流失,這種雙重“失血”將會威脅到企業的健康發展。
從“需要什么有什么”到“該存什么存什么”,是時代進步和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企業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不做出改變的企業必然被時代所淘汰。
【葉老師講庫存管理之二十四】從“需要什么有什么”,到“該存什么存什么”
匠客工程機械 評論(0)
來源:匠客工程機械
最初服務的功能是售后服務,即銷售之后產品的問題彌補,幫助用戶及時修復。比如:鞋匠做的鞋子壞了,送回鞋鋪,鞋匠再給修好,讓顧客能夠繼續穿。隨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產品的產量越來越大,產品本身也更加復雜,生產過程逐漸實現標準化。當產品出現故障或問題時,產品不再被送到制造廠里維修和恢復,而是有專門的售后服務人員上門來服務。
零配件業務是工業化發展的產物
服務網絡離用戶越近,服務響應就越快捷;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讓客戶更滿意;標準化的生產,保證了同一型號不同產品上某一零件的一致性,服務模式也從維修變為找到損壞的零件,并更換新零件。這樣的維修過程不僅更加快速、可靠,還能降低成本,保證質量。
這種服務模式的改變是工業化發展的產物。在維修服務中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零件,給產品的成千上萬種零件編碼、倉儲、物流配送,在維修中可以知道哪個零件損壞,編號多少,從而很快地在零件倉庫里找到對應的配件,及時更換損壞的零件,迅速恢復產品的性能,逐漸形成了零配件的業務。
維修和配件業務最初是為了產品質保的需要,在此過程中企業逐漸發現:他們不僅可以從產品銷售中獲得利潤,還能從質保期之后的維修服務和零配件銷售中獲得利益。今天,產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對手之間比的是誰的產品性能更好,價格更有優勢。然而,不同競爭對手使用的零件不同,競品的零件未必能裝在自己的產品上,因此對零配件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保護”,零配件業務的競爭相對小一些。
此外,零配件價值比產品低很多,客戶對零配件價格的敏感度較低,當他們亟需恢復產品性能時,并不會太計較零件價格的高低,恢復產品性能的優先權要高得多,這讓企業在零配件業務中可能實現更高的利潤率。所以,很多制造商(特別是外資企業)從零件業務中賺了很多錢。
直到有一天,當產品的數量越來越多時,配件利潤也變得越來越誘人,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專門制造零部件(以替代原廠件)的企業,才打破了制造商在零配件市場的這種“壟斷”。
最初零配件業務的功能是保障
最初,零配件業務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特別是質保期內的服務保障,及時更換損壞的零件,恢復產品性能,這里的關鍵詞是“及時性”。為此,企業開始建立零件庫存,因為零件庫存最大的好處就是縮短了交貨期,改善了及時性。
零件庫存能縮短交貨期,改善服務及時性
企業發現:服務越及時,客戶越滿意,服務能夠彌補產品的缺陷,降低客戶的抱怨,對提升客戶口碑和市場占有率有很大幫助。為了保障服務及時性,企業對零件倉庫的要求就是:“客戶需要什么倉庫有什么”,因為一旦出現零件缺貨,往往會造成客戶的抱怨,影響產品銷售和客戶滿意度。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倉庫主管的庫存策略也很簡單,寧多勿少,杜絕缺貨,全力保證客戶滿意度。
然而,這種庫存策略也帶來了很大弊端,企業經營時間越久,倉庫里呆滯庫存越多。由于產品更新換代,很多零件積壓多年已經無法出售,很多企業并不處理那些呆滯庫存,從賬面上看他們并沒有損失一分錢,實際上呆滯庫存已經造成了巨大的財務損失,因為這些庫存已經很難變現。
在很多企業里,都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庫存越來越大,可缺貨的情況卻越來越嚴重,庫存周轉率越來越低,導致企業配件業務投資回報率持續下降,很多老板對此一籌莫展。
隨著后市場業務競爭日趨激烈,零配件業務的利潤也在不斷降低,很多零配件的毛利潤都低于20%。如果不能控制好零件庫存的健康狀況,企業配件業務很可能出現虧損。不少老板并不了解其中的道理,他們只看到配件業務帶來的利潤,卻沒有看到呆滯庫存每年貶值的損失,忽視了零件庫存的持有成本。
我希望大家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有一天你退出配件業務,你倉庫里的零件庫存能夠以什么樣的價格出手?考慮到其中的損失之后,你還能賺錢嗎?
提升配件業務效率必須知道該存什么
隨著配件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不能只考慮配件業務的保障功能,還必須考慮配件業務的經營效率,企業必須放棄“客戶需要什么倉庫有什么”的庫存理念。
首先,沒有人能做到“要什么有什么”,那樣零件庫存將大到無法承受,企業也沒有這個財力放置這么多零件庫存。
第二,即使企業有這個財力,也不應該這么做!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將導致巨大的庫存積壓和浪費。思考一下:一臺20噸級的挖掘機,有大約4,000種零件,其中常用的保養件和易損、易耗件不到100種,95%的零件設計壽命超過10,000小時,倉庫要什么有什么,意義何在?5年后故障率上升才開始需要某些零件,現在放置庫存是否明智?5年以后客戶還會找你購買零件嗎?
第三,企業如果不能盈利,就無法生存。配件業務也必須考慮投資回報率,必須關注庫存周轉率這個庫存效率指標。當庫存周轉率下降時,就說明企業庫存的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如果不能采取措施提升效率,企業遲早會進入虧損區。
零件庫存管理必須關注庫存周轉率
那么企業如何才知道該存什么零件呢?當然是根據庫存歷史數據的分析和挖掘,簡單地講,企業需要回答一個問題:當你今天需要某個零件時,你多久才能得到這個零件?考慮到訂貨周期和交貨期之后,假如答案是2個月,企業就必須在倉庫里至少存2個月需求的零件庫存,再加上一定的安全庫存(例如:1個月)來避免缺貨。如果該零件每個月的平均需求量是20個,倉庫里就需要至少放60個這種零件,并定期補充庫存,才可能保證供貨的及時性。
優秀的庫存計劃人員必須學會精準地計算每個零件的合理庫存量,既避免不必要的缺貨,又保證不出現零件的積壓和呆滯,這就是現代零件庫存管理給企業提出的挑戰。
如果企業仍然沿用從前的方法,只依靠經驗做庫存計劃,不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呆滯庫存,給企業造成損失,還會出現越來越嚴重的缺貨情況,讓客戶產生抱怨,最終會導致客戶流失,這種雙重“失血”將會威脅到企業的健康發展。
從“需要什么有什么”到“該存什么存什么”,是時代進步和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企業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不做出改變的企業必然被時代所淘汰。
敬請關注 《工程機械與維修》&《今日工程機械》 官方微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工程機械與維修》與《今日工程機械》官方微信